上图中我们假设硬盘只有
400
个磁柱,共分区成为四个分区槽,第四个分区槽所在为第
301
400
号磁柱的范围。
当你的操作系统为
Windows
时,那么第一到第四个分区槽的代号应该就是
C, D, E, F
当你有资料要写入
F
槽时,
你的数据会被写入这颗磁盘的
301~400
号磁柱之间的意思。
由于分区表就只有
64 bytes
而已,最多只能容纳四笔分区的记录,
这四个分区的记录被称为主要
(Primary)
或延伸
(Extended)
分区槽。
根据上面的图示与说明,我们可以得到几个重点信息:
.
其实所谓的『分区』只是针对那个
64 bytes
的分区表½行设定而已!
.
硬盘默认的分区表½能写入四组分区信息
.
这四组分区信息我们称为主要
(Primary)
或延伸
(Extended)
分区槽
.
分区槽的最小单位『通常』为磁柱
(cylinder)
.
当系统要写入磁盘时,一定会参考磁盘分区表,才能针对某个分区槽½行数据的处理
咦!你会不会突然想到,为啥要分区啊?基本上你可以这样思考分区的½度:
1.
数据的安全性:
因为每个分区槽的数据是分开的!所以,当你需要½某个分区槽的数据重整时,例如你要½计算机中
Windows
C
槽重新安装一次系统时,
可以½其他重要数据移动到其他分区槽,例如½邮件、桌面数据移
动到
D
槽去,那么
C
槽重灌系统并不会影响到
D
槽!
所以善用分区槽,可以让妳的数据更安全。
2.
系统的效能考虑:
由于分区槽½数据集中在某个磁柱的区段,例如上图当中第一个分区槽位于磁柱号码
1~100
号,如此一来
当有数据要读取自该分区槽时,
磁盘只会搜寻前面
1~100
的磁柱范围,由于数据集中了,½有助于数据读
取的速度与效能!所以说,分区是很重要的!
既然分区表只有记录四组数据的空间,那么是否代表我一颗硬盘最多只能分区出四个分区槽?当然不
是啦!有经验的朋友都知道,
你可以½一颗硬盘分区成十个以上的分区槽的!那又是如何达到的呢?
Windows/Linux
系统中,
我们是透过刚刚谈到的延伸分区
(Extended)
的方式来处理的啦!延伸分区
的想法是:
既然第一个扇区所在的分区表只能记录四笔数据,
那我可否利用额外的扇区来记录更多
的分区信息?
实际上图示有点像底下这样: